作者先容:安德义 :儒学专家。曾在高校任教15 年, 著作颇丰。
现任美国仁和孔子化流传团体总照料, 中央电视台、上海东方大课堂、中国教育电视台、湖北卫视等主讲嘉宾。著有《逆序类聚古汉语词典》《论语解读》等著作。自2002 年起在全国各地陆续宣讲传统文化2600 余场。安德义“赤壁赋”是大家耳熟能详、烂熟于胸的文章,其赏鉴分析文章亦可谓是汗牛充栋,举不胜举,读来似乎总有隔靴搔痒,未中肯綮,亦未能直指文心且展现其真谛。
故不揣浅陋,冒前贤“大家”之不韪,另辟一径, 作一鉴赏,以求方家教正。文章可分五节:第一节 无所求——而有第二节 有所求——而无第三节 求不得——而苦第四节 无须求——而乐第五节 结语——求欢而尽我们按部就班,逐节鉴赏:第一节:无所求——而有“壬戌之秋,七月既望,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。
清风徐来,水波不兴。举酒属客,诵明月之诗,歌窈窕之章。少焉,月出于东山之上,彷徨于斗牛之间。
白露横江,水光接天。纵一苇之所如,凌万顷之茫然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,而不知其所止;飘飘乎如遗世独立,羽化而登仙。”第一节写作者无所求而“泛舟游”,描绘作者心境的恬淡快乐和无拘无束。
文章开篇便交接了时间:“壬戌之秋,七月既望”。“壬戌”指年份(宋神宗元丰五年,公元1082年),“秋”指季节,“七月”指月份(阴历),“望”指阴历十五,“既望”指阴历十六,这八个字合起来即写游赤壁泛舟的时间:有年有季,有月有日,清楚详细。“苏子与客”,写人物。“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”,记事件。
“赤壁之下”,水波之上,月光之下,记“泛舟游”的所在。时间、人物、事件、所在,游记文章五要素,开端三句话便道出四项,文辞简练、洗炼且清晰。
其间有一“泛舟”之“泛”字,系重要文脉,须拈出略加分析。“泛”字既有吴均“从流飘荡,任意工具”的欢快,也有阳明先生“无衔之马,无舵之舟,飘荡奔逸”的意蕴。“泛”者,漫无目的,漫无偏向,漫无追求,既无时间限制,又无空间约束,更无“路远求索”之苦。
它是水上潇洒,是人间欢喜,人间自由。“泛”字既是作者泛舟游赤壁无所羁绊任意飘流的动态描绘,也是作者轻松自如、悠哉悠哉、了无挂碍的灵动心态的勾勒。
“泛”乃神来之笔,景语皆情语,“泛”是行动之语,亦乃心灵之语,既是眼前之景,又是心中之情。“泛”不是浮泛,不是泛滥,不是和光同尘,不是随波逐流,而是在一片平静、宁静、静谧、圣洁的情况之下的“游弋”。
接下来作者写“泛舟”之景,天光水色;泛游之人,飘逸快乐。“清风徐来”,秋风掠面,凉风习习,这风是水上之风,是秋夜之风,是盛夏刚过的凉风。这风它透着清凉,带着清爽,飘着清香,亦有几分清灵,徐徐而来,它摇曳多姿,似乎还带着少女特有的气息扑面而来,沁人心脾。
“清风”是泛舟的风,泛游的景。“水波不兴”,既写风,又写水。
“水波不兴”说明其风不仅清凉、清新、清爽,另有仙姿绰约的媚态;写它轻盈,轻飘,轻柔,轻松,固然也就显得波平浪静,静谧宁静。给从容泛舟任意飘荡提供了舒适惬意的配景。泛舟的风,泛游的水,它是“游弋”的景,是水面自然的景观,却也是作者“乌台诗案”后追求一种轻盈且超脱的心灵状态的描绘。
紧随三句写人:“举酒嘱客,诵明月之诗,歌窈窕之章”,泛舟碰杯,清风伴酒,水波助兴,举酒劝客,文人雅行,别是一番雅趣。饮酒诵诗,或吟或唱,又是一番情景。“明月之诗”正应水上月出之景:“月出皎兮,佼人僚兮。舒窈纠兮,劳心悄兮”(《诗经·月出》),《月出》之诗,虽有几分“劳心”之怨,但作者诵吟斯诗,全然沉醉在一片清风掠面、心灵放飞、泛舟而游的喜悦之中。
“歌窈窕之章”,应是指《诗经·关雎》而言,“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”,虽有求之不得辗转反侧之忧,但主客二位,歌吟此诗,定然是一片欢喜雀跃、神游八荒的快乐。“酒”是令人陶醉的,“诵”是喜悦的,“歌”是轻松的,灵魂是自由的,斯时是无所求的,是快乐的。
水波浩淼,空间辽阔,无可转换。时间却可流连相续,“少焉”接“七月既望”,既望之月夜,“月出于东山之上,彷徨于斗牛之间”。“月出”既是清风徐来,水波不兴时的月亮,也是《诗经·月出》中的月亮,既是月出之景,也是《月出》“佼人僚兮”之情的影照,可以想象:清风、明月、东山、白露、山光水色,雾霭蒙蒙。
“白露横江”、“水光接天”,波光粼粼,浮光跃金,千里沉碧。泛舟游荡,漂流工具,放纵芦苇般的小舟任意飘荡,无拘无束,何等惬意,何等快乐!灵魂与大自然共舞,精神与江风飘流,思想与明月共辉,天山共色,灵魂共舞,“凌万顷之茫然”,何等轻盈!“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”何等快捷!从流飘荡,泛舟而游,“不知其所止”,无目的、无偏向、无羁绊,时间自由、空间自由、肉体自由、灵魂自由,何等自由!“飘飘乎如遗世独立”,灵魂放飞,“羽化而登仙”,全然不受世俗约束,亦无所求。清风、明月、白露,泛舟而游,既无“乌台诗案”的阴影,亦无世俗羁绊之烦劳,体现出作者对人生恬淡自如、无所求而澄彻通明之心之情之境。
无所求不是无所有,无所求世俗之名,世俗之利;却有清风,有明月,有水波,有水光,有泛舟,有自由,有琼浆,有心灵的飘动,有灵魂的放飞。第一节谈“无所求而有”,无名无利却有灵魂放飞的自由,身心的自由灵动。第二节:有所求——而无“于是饮酒乐甚,扣舷而歌之。
歌曰:“桂棹兮兰桨,击空明兮溯流光。渺渺兮予怀,望尤物兮天一方。”客有吹洞箫者,倚歌而和之。其声呜呜然,如怨如慕,如泣如诉,余音袅袅,不停如缕。
舞幽壑之潜蛟,泣孤舟之嫠妇。”上一节写“无所求”,却有“清风”“明月”相伴,清风掠面,明月临。
本文来源:威尼斯人在线登录-www.megkellyformayor.com